关于君臣的诗句 关于臣的诗句(精选61句)

君主,国君,,诗句

1、言偾事。一人定国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。意谓国君说一句错话就可以使事业失败,谨慎处理就可以使国家安定。说明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。偾 (fen奋)事:败事。

2、非贤者莫能用贤——汉代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。不是贤明的君主就不能任用贤才。说明根据君主能不能任用贤才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位贤君。

3、为君不君,为臣不臣,乱之本也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。当国君的不像国君,做臣子的不像臣子,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。

4、过举不匿,则官无邪人——《商君书·垦令》。官吏的错误行为不能隐瞒了,那么做官的人中间,就没有奸邪不正派的人了。过举:错误的举止行动。匿(ni逆):隐瞒。邪人:奸邪的人。

5、民之观也察矣,不可遁逃以为不善——《管子·小称》。人民看问题最清楚了,任何人也不能避过他们的眼睛而干坏事。察:明显。遁逃:逃避。

6、公则说,信则人任焉——清代顾炎武《郡县论》之五。做事公正,人们就会喜悦;讲信用,人们就会信任。说明为政必须公正守信。说(yue曰):通“悦”,喜悦。信:守信用。任:信任。

7、观国者观君。观军者观将——《管子·霸言》。观察一个国家要看国君如何,观察一支军队要看将帅如何。

8、为政,通下情为急——明代薛王宣《薛子道论·下篇》。执掌政事,最急迫的问题是通晓下层的情况。通:通晓。熟知。

9、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——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。治理国家始终不能由于私情而扰乱国家大计。说明治理国家的人应一心为公,以国家利益为重。天下:全国。终:始终。

10、闻忠善以损怨,不闻作威以防怨——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。谓一心做好事可以消除怨恨,未有依仗权势可以防止怨恨的。损;减少,消除。威:权威。权势。

11、上者,民之表也。表正,则何物不正——《孔子家语·王言解》。国君是百姓的表率,表率端正了,还有什么能不端正呢?表:表率。

12、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,圣王之禁也——《管子·法禁》。独揽国家大权来勒索人民,这是圣明的君主所要禁止的。擅:独揽。索:求取。

13、法之不行,自上犯之——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。法令不能实行,是由于在上位的人带头犯法。俗语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与此意相近。说明领导者应起表率作用。?

14、贤君无私怨——《列子·力命》。贤明的君主没有个人怨仇。意谓贤明的统治者不计较个人的怨仇,而是事事出于公心。私:个人的。

15、将欲治人,必先治己——宋代杨时《河南程氏经说·中庸解》。要去管别人,一定要首先把自己管好。治:管理。

16、上能同甘苦,下必同安危——宋代梅尧臣《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》诗。上级能与下属同甘共苦,那么下属也会与上级同安共危。上:地位高的人。下:下属。

17、公生明,偏生暗——《荀子·不苟》。意谓公正能使人明白事理,偏见会叫人愚昧糊涂。公:公平;公正。生:产生。明:指明白事理。偏:偏私。暗:愚昧;糊涂。

18、政者,口言之,身必行之——《墨子·公孟》。管理政务的人,嘴上说的,自己一定要先做到。说明为政者应言行一致,尤其要以身作则,身体力行。

19、上之所为,民之归也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。上层人物所做的,百姓会跟着那样做。归:归附,趋向。

20、君仁,莫不仁;君义,莫不义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下》。国君有仁德了,便没有人不仁德;国君讲仁义了,便没有人不仁义。

21、处君位而令不行,则危——《商君书·君臣》。处在国君的地位,其命令却不被执行,就危险了。处:居。令不行:命令得不到执行。

22、万民之主,不阿一人——《吕氏春秋·贵公》。万民的君主,不偏袒某一个人。谓君主待人应公正,处事应以公心。阿(e):偏袒,庇护。

23、上乐施,则下益宽——《孔子家语·王言解》。国君乐施恩惠,在下位的人就会更加宽厚。施:施舍。益:更加。

24、尔德不明,以无陪无卿——《诗·大雅·荡》。你的德不显著,因而没有辅臣没有卿相。陪:辅佐。卿: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。

25、财匮而令虐,所以失其民也——《管子·君臣下》。财力匮乏和法令暴虐,是失民心的原因。匮:缺乏;不足。

26、善罪身者,民不得罪也;不能罪身者,民罪之——《管子·小称》。善于自责的,人民不会责备他,不肯自责的,人民才谴责他。罪:谴责,归罪。

27、以有余补不足,以长续短之谓明主——《韩非子·观行》。用剩余的弥补不足的,用长的来接续短的,这可以叫做英明的国君。

28、上恶盒则下耻争——《孔子家语·王言解》。国君厌恶贪财,下面的人就会以争夺私利为耻。强调在上位的人的表率作用。

29、居上克明,为下克忠——《书·伊训》。居上位的人能够体察下情,在下位的人事上就能够竭尽忠诚。克;能够。

30、其所善者,吾则行之;其所恶者,吾则改之——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。大家认为好的,我就去施行它;大家所厌恶的,我就改正它。恶(wu误):讨厌。

31、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。君子要不断积蓄才智,等待有利时机而行动。此引孔子之言。器:指才能、才智。时:时机。

32、以众者,此君人之大宝也——《吕氏春秋·用众》。意谓依靠众人,这是治理人民的人之最重要的方法。大宝:指最宝贵的东西。

33、吏者,民之本、纲者也,故圣人治吏不治民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。官吏,是老百姓的根本和纲,所以圣明的君主管教官吏而不管教老百姓。

34、病困乃重良医,世乱而贵忠贞——晋代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。病情危急了便看重医道高明的医生,天下混乱了则看重忠贞不二的大臣。困:指生命垂危。

35、力多则人朝,力寡则朝于人,故明君务力——《韩非子·显学》。力量强大,别人就来朝见,力量弱小,就要朝见别人,所以圣明的君主就致力于加强自己的实力。

36、唯圣人能外内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。只有圣人才能使外部内部都没有祸患,如果不是圣人,外部安宁了,一定会有内忧。

37、君贤者其国治,君不能者其国乱——《荀子·议兵》。君主英明,国家就能安定;君主没有才能,国家就会混乱。

38、君能制命为义,臣能承命为信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君主能够制定命令就是道义,臣子能够接受君主的命令就是信用。制命:制定命令。承命:接受命令。

39、择子莫如父,择臣莫如君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。挑选儿子谁也不如父亲,选择臣子谁也比不上国君。《管子·大匡篇》作“知子莫若父,知臣莫若君“,与此意相近。

40、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上》。天下的根本是国家,国家的根本是家庭,家庭的根本是个人。

41、公则生明,廉则生威——清代朱舜水《伯养说》。公正,就会心明眼亮,廉洁,就会威望崇高。说明为政必须用心公、持身廉。公:公正。威:威望。

42、下之事上也,不从其所令,从其所行——《礼记·缁衣》。下级对待上级,不是顺从他的命令,而是顺从他的行动。说明上级领导应当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。事:奉事,对待。从:顺从。

43、明主好要,暗主好详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。英明的君主善于抓要领,愚昧的君主喜欢样样都抓。要:指要领,纲领。详:细密;完备。

44、手独拍,虽疾无声——《韩非子·功名》。一只手单独拍,虽然快速但没有响声。意谓君臣、上下应互相配合,才能奏效。

45、不解于位,民于攸塈——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。意谓各级官员对于职守都不懈怠,老百姓因而能够安居乐业。解:通“懈”。攸(you优):所。塈(xi戏,又读ji既):休息。

46、事君贵于兴国——三国曹植《求自试表》。侍奉国君最可贵的是使国家强盛。说明大臣的根本职责在于治国安邦。事:侍奉。

47、大臣法,小臣廉——明代黄绾《明道编》卷四。朝中大臣能奉公守法,地方官吏就会清明廉正。说明吏治完好的关键在于上层。

48、兢兢业业。一日二日万几——《书·皋陶谟》。意谓谨慎勤恳,天天处理上万件政务。兢兢业业:恐惧的样子,后形容做事谨慎勤恳。万几:又作“万机”,指纷繁的政务。

49、群尚则爱,群弃则恶——清代唐甄《潜书·卿牧》。众人都看好的就喜爱,众人都鄙弃的就厌恶。意谓必须顺同众人的爱憎。群:众人。尚:崇尚,看好。恶(wu误):讨厌,憎恨。

50、渊广者其鱼大,主明者其臣慧——汉代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。潭水深广。里面才会生长大鱼;君主贤明,他的臣子才会聪慧。谓只有贤君才能任用贤人。

51、上无骄行,下无谄德——《晏子春秋·内篇问上》。谓国君没有骄傲的行为,臣子就不会有谄媚的作风。谄:巴结,奉承。

52、奉法者强,则国强,奉法者弱,则国弱——《韩非子·有度》。意谓君主执行法度坚决有力,国家就会强盛;君主执行法度软弱无力,国家就会衰弱。奉法者:指执行法度的君主。

53、臣义而行,不待命——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。臣子做事,符合道义就去做,不必等待命令。义:道义。此处作动词,符合道义的意思。

54、无怨无恶,率由群匹——《诗·大雅·假乐》。没有人怨恨没有人憎恶,能够听从群臣的意见。率(shuai帅):循。由:从。群匹:群臣。

55、王顾左右而言他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。齐王回顾他的左右,避开正题而说其它的事情。后用以形容对主要问题故意避而不答。

56、去好去恶,群臣见素——《韩非子·二柄》。不表现出个人的爱好,也不表现出个人的厌恶,群臣就会显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。见(xian县):同“现”,显现。素:本色的,本来的。

57、上不正,下参差——晋代,杨泉《物理论》。处于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,下面的人就会跟着为非。说明领导者应当严以律己,以身作则。参差(cen ci):不齐貌,不正貌。

58、善人在上,则国无幸民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。有贤良的君主在上位,国中就没有心存侥幸的百姓。幸:侥幸。

59、水广则鱼大,君明则臣忠——汉代刘向《说苑·尊贤》。水深广,就会长出大鱼;君主贤明,臣子就会尽忠。谓君主贤明,贤才才能为其所用。

60、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——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。国君能示范于其嫡妻,至于兄弟也是如此,以此来治理天下。刑:通“型”,典范,引申为示范。御:治。

61、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。谓执政者在时,他的政治主张能实行;执政者死去,他的政治主张也就停止实行了。举:实行。息:止息。

版权声明: 大伟发表于 2023/6/13。
转载请注明: 关于君臣的诗句 关于臣的诗句(精选61句) | 句语说

相关文章

点击一键复制本文点击下载本文文档